錢塘江潮汐,何其壯觀。
俗話說:八月十八潮,壯觀天下無!
錢塘江大潮,憑借其洶涌澎湃之姿,和亞馬遜大潮、恒河大潮并稱為“世界三大潮汐”。
每年農(nóng)歷八月十八前后,錢塘江大潮進入最佳觀賞期。
不過,錢塘江如此兇“猛”的大潮,你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嗎?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。
從天文角度來說,農(nóng)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,太陽、月球、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,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。
從地理角度看,錢塘江大潮的形成,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(guān)。
錢塘江入海口杭州灣南北相距有100公里,而至鹽官竟縮小到2.5公里!
此外,東海潮波裹挾大量泥沙逆流而上,年復(fù)一年在江口形成一條沙坎。導(dǎo)致潮波受阻變形,也成為錢塘江潮來勢洶洶的獨特誘因。
再者,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(fēng),風(fēng)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,更是助長了潮勢。
觀錢塘江大潮,自古有之。
據(jù)研究,人們觀潮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漢魏時期,《莊子》中就曾記載“浙江之水,濤山滾屋,雷擊霆碎,有吞天沃日之勢?!?/p>
在東晉,錢塘觀潮漸成規(guī)模。
唐宋時期,觀潮更是成為一種風(fēng)尚。
到了南宋時期,每年農(nóng)歷八月十八成為一年一度的盛大節(jié)日,檢閱水師、祭祀、觀潮、弄潮表演等,將觀潮氣氛推向頂點。
“弄潮兒向濤頭立,手把紅旗旗不濕?!?/p>
從唐宋開始,我們不僅觀潮還要弄潮。
南宋詩人周密也在《武林舊事》中描繪過這一盛景,不難看出吳越人骨子里歷來就有那種敢于挑 戰(zhàn),永不服輸?shù)膭蓬^。
錢塘潮波的險惡,曾帶來巨大的破壞力,也激發(fā)起浙江人過人的智慧和驚人的毅力。
浙江民間傳說中吳越王錢镠曾萬箭齊發(fā)擊退潮水,錢王射潮的威武雕像如今矗立在錢塘江畔。
保衛(wèi)杭嘉湖平原的鹽官古海塘修建,也是生動的證明。
從治水開始,弄潮精神在一代代浙江人的血脈中延續(xù)。
從一窮二白到經(jīng)濟大省、從百廢待興到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,再到高水平全面小康……勤勞智慧、敢為人先的浙江人與時俱進、勇立潮頭,終成時代寵兒。
錢塘江奔涌向前,弄潮兒們奮斗不息。
關(guān)于我們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合作伙伴 | 法律聲明 | 人才招聘 | 安全提示
友情鏈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