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福宮(Gyongbokkung)是李朝(1392~1910年)時期韓國首爾(漢城)的五大宮之一,也是李氏王朝的正宮,它是李朝的始祖——太祖李成桂(1392~1398年在位)于1395年將原來高麗的首都遷移時建造的新王朝的宮殿,具有500年歷史。中國古代《詩經(jīng)》中曾有“君子萬年,介爾景福”的詩句,此殿籍此而得名,因位于漢城北部,也叫“北闕”。景福宮是首爾規(guī)模最大、最古老的宮殿之一,是韓國封建社會后期的政治中心。1592年日軍入侵時將宮苑的大部建筑物破壞,到高宗5年(1868年)重建時只有10個宮殿保持完整。
游客在游覽宮闕時可以觀賞被指定為寶物的“交泰殿峨眉山煙筒”、“慈慶殿十長生煙筒”、“慶會樓”、“獬豸麒麟”等。處于景福宮對面的冠岳山是火山,所以“解太”有阻止火災之意、“麒麟”意含選拔賢良。
通過國立中央博物館的東北口,即可進入景福宮。景福宮占地面積達15萬坪(約合50公頃),呈正方形,南面是正門光化門。光化門和勤政門之間是二樓建筑興禮門,"興禮門"在《景福宮全圖》和《宮闕志》等朝鮮初期畫圖或書籍上記載為"弘禮門"。其名稱之由來可以追溯到中國清代,中國清代乾隆皇帝之名字叫"弘歷",故而得名。但當時借用皇帝的名字是一種諱言。因此,到了朝鮮末期(高宗)把它改為"興禮",自從把它稱做為"興禮門"。興禮門構造十分堅實,上下樓皆為正面三間和側(cè)面二間。"興禮門一帶"指的除了光化門以外的第二個宮門,范圍為從興禮門直達勤政門的地帶。這里不僅是保衛(wèi)國王的,而且是設有軍事部門的重要地區(qū)。以前日帝把泥土堆至高一米五后,上面重筑朝鮮總督部。
景福宮東面是建春門,西面是迎秋門,北面是神武門。韓國動亂時期曾遭全毀,重修后的光化門的門匾,據(jù)稱是韓國唯一用韓文寫成的門匾,而且是前總統(tǒng)的手筆。
景福宮內(nèi)有勤政殿、思政殿、康寧殿、交泰殿、慈慶殿、慶會樓、香遠亭等殿閣。
景福宮的正殿勤政殿是韓國古代最大的木建筑物,最雄偉壯麗,是舉行正式儀式以及接受百官朝會的大殿。高宗4年(1867年),勤政殿由興宣大院君重建,在花紋華麗的兩壇月臺上,冠以兩層重檐,顯得雄偉壯觀。殿內(nèi)有寶座和寶蓋,殿身四周繞以回廊,殿前鋪平石板,此外,配色華麗的丹青,造型秀麗的鬼拱包,使建筑更為莊嚴肅穆,異常壯麗。殿前方的廣場就是百官朝會之地,廣場的地面鋪以花崗巖,分三條道路。中間的道路稍高、稍寬,是國王走的路,兩側(cè)的稍低一些,是文武百官走的路。還有品階石分列于廣場兩側(cè)。
思政殿位于勤政殿后邊,為國王的辦公地點。"思政"意味著國王深思國事,細心虛理??祵幍钍菄醯膶嫷睢=ㄓ谔?年(1395),燒毀于壬辰倭亂(1592),高宗4年(1867)與景福宮同時重建。1917年昌德宮內(nèi)殿被燒毀重建時,將景福宮的宮殿(包括康寧殿在內(nèi))遷至此處,并將該殿作為昌德宮的熙政堂。
慈慶殿和交泰殿分別是王太后和王妃的寢殿。交泰殿是王妃的寢殿,這里的特點是沒有屋脊,朝向峨嵋山的殿墻及后門尤為美觀。 與此同時,康寧殿、昌德宮大造殿、昌慶宮通明殿都沒有屋脊,這些建筑均為國王和王妃的寢殿。1917年拆除該殿,在此處重建昌德宮大造殿。經(jīng)1995年的重建,恢復了歷史原貌,將交泰殿后丘叫為"峨嵋山",源自中國四川省的山名。建造慶會樓蓮池時,將池土堆成一座人工丘陵―峨嵋山。臺階上的花草,花崗巖石盆上的怪石,呈六角形紅磚煙囪上的秀麗花紋,構成一幅幅秀麗的畫面。慈慶殿建于高宗4年(1867),在重建景福宮時,為趙大妃(神貞王后)而建。正面10間,側(cè)面4間,東有清燕樓,西有協(xié)慶堂,相互連接。燒毀于1874年,重建于高宗25年(1888)。慈慶殿后邊有紅磚墻壁叫做“十長生煙囪”,十分有名,墻上雕刻"十長生",墻頂冠上10個屋狀煙囪蓋,以便排煙,這就是十長生煙囪。十長生煙囪算得上是李朝時期最漂亮的煙囪,現(xiàn)被指定為珍貴文物第810號。在狹窄的殿后,將墻兼做煙囪,刻上華麗的花紋,如此圍墻,庭園及煙囪合為一體,呈現(xiàn)匠人的智慧和工藝。
使景福宮更添韻味的是與寬闊的池塘相呼應的慶會樓和香遠亭。慶會樓位于勤政殿西北邊,是國家每逢喜事時或迎接外交使節(jié)時舉行宴會的地方,建于一個巨大的人工池塘之上。它正面10間,側(cè)面4間,為兩層樓閣,建于太宗12年(1412)。樓閣造型被譽為韓國之最,方型河池上聳立的石柱樓閣,看似巨大樓閣漂浮在池上,顯得異常壯麗。燒毀于壬辰倭亂,重建于高宗4年(1867)。香遠亭是位于寢殿后面的后院,坐落于景福宮后苑蓮池中央的小島上,與慶會樓一樣,系人工挖池筑島后修建。其特點是與慶會樓相比更富女性的柔美。特別是建造時充分保留了峨嵋山及自然地形的特點,將人工建筑完全融入其中,可謂是韓國典型的宮內(nèi)后院。香遠亭呈六角形。因為"6"象征"水",蓋在池邊的亭子常取"六"字。與香遠亭連接的渡橋叫為"醉響橋",與池亭和諧為一體,更增雅趣。香遠亭西北邊小泉"冽上真源"的泉水流入蓮池。
此外還有學者們讀書的圖書室修政殿,修政殿建于高宗4年(1867),是處理國事的場所。正面10間,側(cè)面4間,基座較高。此處原為集賢殿,壬辰倭亂時被燒毀。高宗時期與景福宮同時重建。。
景福宮內(nèi)還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文化遺跡。有敬天寺十層石塔(國寶第86號)、梵天寺地光國師賢母塔(國寶第101號)等國寶級的遺跡以及安裝自鳴鐘的報漏閣、安裝自動水漏的欽敬閣等,這些本來散布在全國各地,后來移至景福宮。
1910年韓日合并條約簽署后,日帝為了建造總督府,就將景福宮南面的殿閣都拆除,建造了總督府大樓。現(xiàn)在已將樓拆除,并正在進行景福宮復原工程。
春天的景福宮迎春花、杜鵑花等各種鮮花綻放,花香四溢;象征祥瑞的喜鵲飛落于宮園內(nèi),那份寧謐之美,令人心曠神怡。
地址:首爾市鐘路區(qū)世宗路1號
交通:地鐵3號線“景福宮”站下車
開放時間:9:00-18:00(11月-2月至17:00,5月-8月至18:30)周二休息
關于我們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合作伙伴 | 法律聲明 | 人才招聘 | 安全提示
友情鏈接: